記得一開始作筆記的軟體是 evernote,由於當時市面上其實也沒有多少的軟體可以選擇,付費了兩三年覺得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直到空間越來越滿而且價格真的也是蠻高的,在一次機緣下(Laravel 老爸 Taylor 正好分享他的工作軟體)看到了 Bear,非常簡潔並且支持 markdown,重點是 apple 全裝置支持,價格合理,就陸陸續續用到了現在,但也因為它長年更新進度緩慢(連基礎 table 功能喊了兩年還在 beta),前陣子也有跳去使用 notion 和 obsidian 或是其他筆記軟體,其實追求的不外乎就是幾個項目:
- 支持 markdown
- 支持數據自有
- 支持快速編寫
- 支持全平台(windows/mac/iphone)
原本我一直以為 markdown 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一種剛性需求,但直到前陣子終於發現這是一個幻想出來的需求,原因是絕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文字和筆記主要功能就是作為一個紀錄,你也可以在其他軟體內寫完等需要時在改成支持的語法就好,其實也不需要一開始就透過這樣子去編寫,也有可能是我平常要的是快速紀錄,對於格式這件事情就還好,畢竟在寫程式的路上我更在意的是思維邏輯而不是片段代碼紀錄。
這樣理性分析完之後,支持 markdown 這個假性需求就被剔除了。
- 支持 markdown ❌
- 支持數據自有
- 支持快速編寫
- 支持全平台(windows/mac/iphone)
數據自有的這個需求其實是源自於希望有統一格式進行軟體和發佈狀態,由於在 blog 發文和作筆記都是使用 markdown 作為主要格式,想較為無痛的進行資料交互和傳遞,複製出 .md 檔案就可以進行轉移,但其實後來覺得倒也還好,畢竟如果不常使用的筆記不見也還可以,表示他不重要。另外開發筆記其實時效性真的很短,常常都在更新,主要還是能解決當下的問題並且熟悉其概念才是最重要的。
- 支持 markdown ❌
- 支持數據自有 ❌
- 支持快速編寫
- 支持全平台(windows/mac/iphone)
Notion 前陣子斷斷續續用了一陣子,一直想適應,雖然後續改善很多但是還是對於無法快速筆記跟在裝置上體驗不佳而放棄。至於 Obsidian,由於有時候我會想要有手寫功能(越來越貪心,由於寫字紀錄有時候真的很方便,用文字描述真的比較長)所以用了一小陣子就放棄了,順帶一提如果用 iCloud 同步有時候會沒有同步完成產生衝突,這也是我在使用時遇到的一點問題。後來有一陣子在 ipad 上買了 goodnotes 結合 apple pencil,用了一陣子覺得大部分時間還是會想輸入文字,只有很偶爾的情況下才會手寫,也就放著了。
後來我看到一張圖 圖片出處在這裡 這篇也是很值得一讀 My System: Notes
其實意思就是回歸到筆記軟體的本質,紀錄與專注目標才是我所在意的部分,畢竟解決問題並且梳理思維才是目的,筆記只是一種過程。 也因此我前陣子開始嘗試使用內建的 apple notes 作為主要筆記軟體,一開始不太適應的地方是格式和功能相比於其他軟體真的很少,但一旦習慣之後漸漸發現真的就只需要這些功能,並且由於它是 apple 自己出的軟體,所以整合度真的很強大。
- 支持 markdown ❌
- 支持數據自有 ❌
- 支持快速編寫 ✅
- 支持全平台(windows/mac/iphone)
apple notes 上面說的它完美支持 apple 生態系統,但 windows 目前 icloud 只有 web 版本,並且有一大部分功能都沒有,所以反而我在家的時候就不會使用 windows 進行操作,但有時候真的需要作筆記該怎麼辦,我會使用 TickTick 作為輔助紀錄的軟體快速記錄下來,作為一款 GTD 工具它除了把待辦事項的功能做好之外,還有筆記軟體的基礎功能(支持 markdown),Apple notes + TickTick 非常適合,也完成了我需要的功能。
- 支持 markdown ❌
- 支持數據自有 ❌
- 支持快速編寫 ✅
- 支持全平台(windows/mac/iphone) ✅ Apple notes + TickTick
過去在選擇工具時有時候會陷入一種需要更多功能的迷思當中,反而沒有去理性分析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一旦理性分析和選擇後其實最好的工具通常就在旁邊,畢竟這些工具是用來協助你完成目標的,是一種過程的產物,而我們應該專注的地方是如何透過工具輔助我們達成目標和節省時間,而非陷入工具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