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What Is Blockchain Network Congestion? 什麼是區塊鏈網路擁塞?

這篇文章是翻譯自 Binance academy,因為寫得相當清楚且好懂,可以從頭了解大概所謂的網路擁塞是如何發生的。 TL;DR 區塊鏈網路擁塞發生在提交到網路的交易量超過網路的處理量。 交易活動增加、小的區塊大小,以及產塊的時間都會造成網路擁塞。 區塊鏈網路擁塞結果會包含以下幾種狀況:增加交易手續費、緩慢的交易確認,以及糟糕的用戶體驗。 在2023 春天,比特網路由於 BRC-20 代幣交易活動量增加導致待處理交易跟交易手續費飆升。 網路擁塞到底是什麼? 網路擁塞發生在提交到網路的交易量超過網路的處理量。這種現象有幾種影響因素,像是外部因素,包含市場波動、既有網路特定像是區塊大小與產塊時間。 在我們深入細節之前,來看看如何將區塊添加到區塊鏈的過程。 區塊鏈是如何運作的? 區塊鏈由一系列的區塊組成,每個區塊包含使用者創建的交易數據。每當新的區塊被添加到鏈上時,它就是永久且不可改變的。 這些區塊在分散式節點網絡中傳播,每個節點都存儲著區塊鏈的副本。區塊鏈以加密和博弈理論為基礎,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的支柱。 要完全理解區塊鏈網絡為何會擁塞,我們需要探討幾個關鍵概念,這些概念對於網絡處理交易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記憶池、候選區塊、確定性和最長鏈原則。 什麼是「記憶池」? 一個 mempool 指得是等待被包含到下一個區塊的未確認交易集合。 例如,當一筆交易在比特幣網絡上廣播時,它不會立即被添加到區塊鏈中。相反,它首先進入內存池(簡稱為mempool),這實際上是所有待處理交易的等待區域。一旦交易得到確認,它將從內存池中移除。 「候選區塊」是什麼? 候選區塊,也被稱為「提議區塊」,是礦工或驗證者提議添加到區塊鏈中的區塊。這些區塊包含尚未被納入區塊鏈的未確認交易,這些交易已經被廣播到網絡上。 要使候選區塊成為確認區塊,必須根據區塊鏈的共識機制進行挖礦或驗證。例如,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讓礦工們競爭解決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第一個解決問題的礦工可以將其候選區塊添加到區塊鏈並獲得獎勵。 在以太坊的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中,驗證者被隨機選擇來提出候選區塊。其他驗證者則對該區塊的有效性進行證明。當一個區塊獲得足夠的證明時,它從候選區塊轉變為確認區塊。 區塊鏈中的 “finality”(最終性) 是什麼? 當一筆交易或操作無法再被改變或撤銷時,我們稱之為「確定性」。一旦交易達到確定性,它將永久地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無法被修改或刪除。 在比特幣區塊鏈中,交易被廣播到網絡並添加到記憶池中。礦工從這個池子中選擇並驗證交易,將它們包含在新的區塊中,以添加到區塊鏈中。該區塊中包含的交易被認為是確認的,但其他礦工仍然有理論上的可能性挖掘出競爭的區塊。 交易的最終性會隨著確認區塊的增加而增加。比特幣交易通常是以額外的六個區塊被附加到交易區塊中而變成"最終"。由於以太坊有比較短的區塊時間,會建議使用較多的確認區塊來確保最終性。 「最長鏈原則」是什麼? 如之前所說,由於多個礦工可能會在相似時間產生新的有效區塊,這個可能會暫時的產生區塊鏈的臨時分叉。 「最長鏈」原則指的是區塊鏈中有效版本的規則,即投入最多計算工作的版本通常是具有最長區塊鏈的版本。因此,較短鏈上的「有效」區塊,通常被稱為孤立或過時區塊,將被丟棄,其交易將返回至記憶池。 以太坊在先前工作量證明(PoW) 時採用了最長鏈原則。在 2022 年升級至權益證明(PoS) 後,網路採用了更新分叉演算發來衡量鏈的"權重",即驗證者抵押以太幣加權驗證者投票總和。 什麼導致區塊鏈網絡擁塞? 區塊鏈網絡擁塞發生在提交到網絡的交易數量超過網絡處理能力的情況下。 區塊鏈網絡可能出現擁擠的原因有幾個: 需求增加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交易提交到區塊鏈,未確認交易在記憶池中的數量可能超過單個區塊所能包含的範圍。對於具有區塊大小和區塊時間固有限制的區塊鏈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另外交易量增加也可能由於價格突然波動或是大規模採用週期導致。 小區塊大小 每個區塊鏈都有一個區塊大小,它定義了一個區塊的最大尺寸。這個區塊大小限制了一個區塊可以包含多少筆交易。 例如,比特幣最初的設計是將區塊大小限制在 1M 字節。在2017年,比特幣實施了一項名為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或 SegWit 的升級,以提高交易吞吐量。它將理論上的區塊大小限制增加到約 4M 字節。 如果交易數量超過此限制,將導致網絡擁塞。 產塊時間 產塊時間是指新區塊被添加到區塊鏈的頻率。比特幣大約每10分鐘添加一個新區塊。如果交易的創建速度和量遠高於此,將會出現交易積壓。 網絡擁塞的後果是什麼? 區塊鏈網絡擁塞可能導致多種負面後果,阻礙網絡順利運作。 交易手續費增加 礦工被激勵優先處理支付較高手續費的交易。因此,當區塊鏈網絡擁擠時,用戶通常需要支付較高的交易手續費,以激勵礦工優先處理他們的交易。這可能使使用區塊鏈比平常更加昂貴,尤其是對於較小的交易。 延遲的交易確認時間 網絡擁塞可能導致交易確認和最終確定的等待時間變長。在極端情況下,交易可能需要數小時、數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確認。這可能會讓用戶體驗不佳。 用戶體驗不佳 高昂的手續費和緩慢的交易確認時間會導致極差的用戶體驗,進而影響區塊鏈的骰用率和可用性。 市場波動 擁塞可能會加劇不確定性並導致市場波動。如果有很多使用者試圖出售加密貨幣,但網絡過於擁塞以至於無法處理這些交易,使用者可能會恐慌並試圖迅速出脫他們的持有。...

August 25, 2023 · Yish

什麼是 RWA(Real World Assets)?

概念 RWA 是將實際世界中的實物資產引入區塊鏈,實現資產的數位化、交易和管理的過程。這些實物資產可以是房地產、貴金屬、工業資產等,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其轉化為數位資產(通常是代幣)並在區塊鏈上建立對應的記錄。這種數位化的過程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等特點,有望提升資產流動性和交易效率。 流程 資產數位化:將實體資產進行數位化(tokenization),通常是通過發行代幣來代表實物資產的所有權。這些數位代幣會在區塊鏈上建立相應的記錄,確保數位資產的真實性。 驗證和授權:透過區塊鏈節點的驗證機制,確保資產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此外,可以實現特定的授權機制,只有經過授權的用戶才能進行某些操作,這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實現。 交易:持有這些數位資產的人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交易記錄將被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確保交易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實時追蹤:區塊鏈上的資產數位化和交易記錄可以被實時追蹤,確保資產的歷史和流通記錄可以被準確追溯。 實際例子 房地產 藝術品 股票 債券 轉化為數位代幣,並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這可以使其更加流動,並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 RWA 最佳化實例 USDT: 美元映射到鏈上代幣化 (Tether) USDC: 美元映射到鏈上代幣化 (Circle) PAXG: 黃金映射到鏈上代幣化 (Paxos) 好處 可以將數位代幣資產分割成非常小部分方便散戶與小資金進駐機構從中獲得收益與利潤,或是作為抵押或借貸透過其他用戶或機構所提供的流動性獎勵賺取利潤。 理想可以去各大認可機構隨時換回法幣或實際資產操作。 交易透明化,由於鏈上特性所有交易將會暴露不存在任何中間商手續費。 困境 需要由大型機構發起並且與真實世界資產作掛鈎與保證,一旦脫鉤蹦盤會有毀滅性的打擊。 風險極高,由於大型機構本身建立在中心化認可,一旦中心化機構現實有擠兌現象或是狀況連帶影響。 RWA 並不是新概念,只是最近又被拿出來講,是因為 Defi 項目收益率下降,而美債等低風險資產利率上升,沒道理冒著高風險僅享受 APY 5~10%。 RWA 目前發起大機構目的是希望透過 web3 這項技術來做融資割韭菜給空氣代幣,實際上能不能換回實際資產還是未知。 如果可以換回資產則是代幣證券化,則會經過各種審核,最終冒著高風險收益卻非常少。 結論 RWA 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透過另外一種方式在找東西與代幣做掛鉤,其次發起的機構背景需要是中心化金融機構才可以,現實資產並須與代幣做匹配。 ref: https://youtu.be/HExvz9d1JR8 https://research.binance.com/en/analysis/real-world-assets

August 11, 2023 · Yish

流動質押:如何在質押期間保持加密貨幣流動性?

為何需要流動性質押? 流動質押是一種允許用戶將其加密貨幣質押以賺取獎勵,同時保持其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這對於希望在質押期間保持其資產流動性的用戶來說很有吸引力。 Proof-of-work (PoW) 和 Proof-of-stake (PoS) 是兩種不同的區塊鏈共識機制。在 PoW 中,用戶需要運行挖礦設備來驗證交易並生成新的區塊。在 PoS 中,用戶需要將他們的加密貨幣質押給驗證者。驗證者是負責驗證交易並生成新區塊的節點。 PoS 共識算法是一種通過要求驗證者將他們的資產質押到網絡中來工作的算法。驗證者的資產被稱為質押,質押越多,驗證者被選中驗證交易的機會就越大。 流動質押在 PoS 網絡中特別有用,因為它允許用戶將他們的加密貨幣質押給驗證者,同時保持其流動性。這對於希望在質押期間使用他們加密貨幣的用戶來說很有吸引力,例如進行交易或借貸。 流動質押也允許用戶更輕鬆地從質押中退出。在 PoS 網絡中,用戶通常需要等待質押期結束才能贖回他們的加密貨幣。這可能是一個不便,尤其是如果用戶需要立即使用他們的加密貨幣。 當用戶將他們的資產質押到一個流動性質押服務提供商 (LSP) 時,LSP 會將這些資產質押到以太坊網絡中。LSP 然後成為一個驗證者,並幫助驗證交易。 驗證交易的過程是通過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的共識算法來完成的。共識算法是一種系統,用於確定區塊鏈中的哪些交易是有效的。在以太坊網絡中,共識算法是 PoS (權益證明) 共識算法。 當驗證者被選中驗證交易時,他們必須使用他們的質押來幫助驗證交易。驗證者可以使用他們的質押來投票是否批准交易。如果交易被批准,驗證者將獲得質押獎勵。如果交易被拒絕,驗證者將失去他們的質押。 LSP 通過將用戶的資產質押到以太坊網絡中,幫助驗證交易。LSP 然後從質押獎勵中獲得利潤。 Liquid Staking 是因為 PoS 機制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的獎勵機制,原有 PoW 是算力,而 PoS 則是質押數量。 什麼是流動性質押 (Liquid Staking) 流動質押是一種允許用戶將其加密貨幣質押以賺取獎勵,同時保持其流動性的方法。這可以通過使用流動質押服務來實現,該服務將用戶的加密貨幣委派給驗證者,並為其提供代表質押資產的代幣。用戶可以使用這些代幣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應用程序上進行交易或借貸,或者在需要時兌換回其原始資產。 流動質押是一種允許用戶將加密貨幣質押以賺取獎勵,同時保持其流動性的有吸引力的選擇。 什麼是流動質押衍生品 (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 流動質押衍生品 (LSD) 是一種允許用戶將其加密貨幣質押以賺取獎勵,同時保持其流動性的金融工具。LSD 通常由一個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協議發行,該協議將用戶的加密貨幣委派給驗證者,並為其提供代表質押資產的代幣。用戶可以使用這些代幣在 DeFi 應用程序上進行交易或借貸,或者在需要時兌換回其原始資產。 LSD 有幾個優點。首先,它允許用戶賺取質押獎勵,而無需鎖定其資產。這對於希望在質押期間保持其資產流動性的用戶來說很有吸引力。其次,LSD 允許用戶在 DeFi 應用程序上使用他們的質押資產,這可以為他們提供額外的收益機會。最後,LSD 使用戶能夠更輕鬆地從質押中退出,因為他們不需要等待質押期結束即可贖回其資產。 簡言之就是你質押加密貨幣換給你對應的代幣,並且提供隨時隨地可以換回而不需要鎖定資產。 LIDO 以 LIDO 這個 LSD 協議來說,他在各條鏈上所提供的質押代幣分別如下,這邊可以觀察到如果是 EVM 兼容的都是對標 ETH,而非 EVM 兼容部分則對標原生加密貨幣:...

August 1, 2023 · Yish

解析區塊鏈跨鏈橋

由於區塊鏈的分散特性,不同區塊鏈間的互操作性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這就是為什麼「區塊鏈跨鏈橋」應運而生。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區塊鏈跨鏈橋的概念、流程以及其所帶來的不可思議效益。 什麼是區塊鏈跨鏈橋? 區塊鏈跨鏈橋是一種技術,它允許不同區塊鏈之間的相互連接和互操作。它建立了一條虛擬的橋樑,使得在不同區塊鏈間傳輸資產、數據和訊息成為可能。這樣一來,不同區塊鏈的用戶就能夠跨越這座橋,實現資產的無縫轉移和數據的即時共享。 區塊鏈跨鏈橋的流程 讓我們透過以下的例子,更深入地了解區塊鏈跨鏈橋的流程。 假設我們有兩個區塊鏈:A鏈和B鏈,它們具有不同的協議和運作方式。 一個用戶在A鏈上擁有一些資產,希望將其轉移到B鏈上。該用戶首先將資產鎖定在A鏈上,以確保安全性。 接下來,用戶需要將鎖定的資產的訊息發送到跨鏈橋合約。這個合約存在於A鏈和B鏈之間,負責協調跨鏈資產的轉移。 一旦合約收到訊息,它會驗證用戶的身份和鎖定的資產。這確保了資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約在B鏈上解鎖相應的資產,並將其分配給用戶的帳戶。 整個流程完成後,用戶在B鏈上就能夠使用他們的資產了。這一切都在不同區塊鏈間實現了無縫的互操作。 區塊鏈跨鏈橋的出現為數位資產的流動性和價值轉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不僅促進了區塊鏈之間的互聯互通,還為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選擇和便利。透過區塊鏈跨鏈橋,用戶可以在不同區塊鏈間自由地轉移資產,進一步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Ethereum 的 USDC 與 Avalanche 的 USDC 差別 同樣是 Circle 發行,但並不是同一個東西,這邊想成是不同國家(鏈)的美元(這邊的美元都是每個國家自己發行掛鉤的),所以也不能混用。 Ethereum 的 USDC 可以轉換到 Avalanche 鏈上嗎? 可以,透過 Avalanche 提供的跨鏈橋合約得到 USDC.e,使用跨鏈橋接協議,Ethereum USDC 資產鎖定。這個過程將生成相應 Avalanche 的USDC.e。反之需要看有沒有提供流動性。 具體流程如下: 你在 Ethereum 有 1000 USDC,你想在 Avalanche 鏈上靈活使用資產,因此需要轉換到 Avalanche 鏈上。 透過跨鏈橋對跨鏈合約,將 1000 USDC(ETH) 送入 跨鏈合約實確實收到後,自動生成 1000 USDC.e(Avalanche) 打入錢包 完成 Avalanche USDC vs Avalanche USDC.e 差別 Avalanche USDC 與 Avalanche USDC.e 都是 circle 所發行,Avalanche USDC 作為一個原生代幣他提供幾個優勢:...

July 2, 2023 · Yish

What is WETH/WBTC?

概念 WBTC 與 WETH 概念都是相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將代碼打包成 ERC-20 的代幣模式使其好操作以及和 DAPP 作交互。 原生加密貨幣 ETH 是無法與 DAPP 作交互,交互的東西只能是智能合約,先建立這個概念,那麼假如我們今天持有 10 ETH,想要玩一些項目,例如作雙幣理財(ETH/USDT),簡單來說就是對池子提供流動性,而 DEX 或 CEX 會提供對應的利息給你。在 Ethereum 鏈上原生加密貨幣 ETH 無法進行交互,這時候會需要將 ETH 打包成 WETH (Wrapped Ether) 就是一份 ERC-20 的代幣來與 USDT (ERC-20) 與 DEX/CEX 作交互參與交易。 這張圖說明了原本 ETH 鏈上原生加密貨幣 ETH 無法與 ERC-20 作交互的情況。 這時候會發現那麼我使用 ETH 原生加密貨幣去購買例如柴犬幣跟換成 WETH 會有什麼差別?本質上操作邏輯是一樣的,但 WETH 合約的內容跟一般 ERC-20 代幣差別就是他與 ETH 是 1:1 掛鉤,不會有波動的問題,也就是這份合約能讓你隨時隨地將 ETH 和 WETH 作等價交換。 加密貨幣 與 代幣 的差異 加密貨幣(crypto currency): 鏈的原生貨幣,作為 gas fee 和 獎勵機制使用的貨幣。 代幣(token): 透過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所 mint 出來的代幣項目。 Chain crypto currency token Bitcoin BTC 不支持智能合約 Ethereum ETH USDT/DOGE/WETH/MATIC Avalanche AVAX USDT/USDT....

June 6, 2023 · Yish

What Is ERC-20?

ERC-20 是以太坊上的一種標準協議,用於創建和交換可互操作的代幣。它定義了一組規則和函數,使開發者能夠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創建代幣,並在兼容 ERC-20 的錢包和交易所中進行交易。 TL;DR 發行 ERC-20 代幣本身不難,如何讓代幣具有價值跟共識性,讓別人認同其價值、營銷手段跟生態系才是關鍵,在做任何投資和操作一定要 DYOR 跟知道其原理和遊戲規則再進場,畢竟生成一個空氣或土狗代幣不用到 2 分鐘。 定義 ERC-20是以太坊的一種協議(智能合約),用於約定和規範代幣的發行。目前主流代幣都是基於這個協議進行開發的,當然比較早期的代幣沒有,而額外延伸了 Wrapped 的方式,下面會說明 WETH 與 ETH 之間的關係。 WETH vs ETH 作為擁有智能合約實現層的 Ethereum 鏈卻沒有自己的 ERC-20 代幣(token) 而 ETH 卻是作為加密貨幣的存在真的不好進行交易,所以衍伸了打包代幣,其目的都是將貨幣或沒有在這條鏈上發行的代幣進行打包,方便使用 ERC-20 標準進行投資與交易。所以後續看到 wrapped 絕大部分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可以透過 DEX 進行交換打包代幣等方式換取。 實現 ERC-20協議規定了代幣必須實現的6個函數,包括totalSupply、balanceOf、allowance、transfer、approve和transferFrom。這些函數定義了代幣的基本屬性和行為,使得開發者可以在以太坊上創建自己的代幣,並且可以方便地與其他應用程序集成。 totalSupply:獲取代幣的總供應量。 balanceOf:獲取指定帳戶的代幣餘額。 allowance:獲取擁有者授權給另一個帳戶的代幣數量。 transfer:從當前帳戶轉移代幣到另一個帳戶。 approve:授權另一個帳戶可以從當前帳戶轉移代幣。 transferFrom:從一個帳戶轉移代幣到另一個帳戶,前提是該帳戶已經得到了擁有者的授權。 但最主要還是實現核心幾個介面就是定義為 ERC-20: There are a few core contracts that implement the behavior specified in the EIP: IERC20: the interface all ERC20 implementations should conform to....

May 12, 2023 · Yish